第7章 上学经历7-01(1 / 3)

世事心尘 太龙宫主 2040 字 4个月前

#7-01

卢维6岁从老家搬到了太原,总有些自卑,身上穿的。都是哥哥姐姐们的改的旧衣,家乡的口音。总被人取笑,慢慢的卢维就不说家乡话了。爸爸在外面闯荡,普通话说的很标准。带点京腔。卢维时间一长,家乡话就。忘掉了。

那时候国营厂学校,都有自己的小学,中学,幼儿园。自己的子弟上学,要不是免费,要不就是半价。

卢维被父亲散养了半年,才把卢维送到了学校幼儿园里,幼儿园里。不像现在的幼儿园,每天就是做做过家家游戏,朗读简单的常识,认读数字。不像现在幼儿园。现在的幼儿园小孩。都学了一年级的东西。

幼儿园的老师。在幼儿心里都是崇高的。学院组织看露天电影时,卢维总是早早的搬个小凳子,去占好的位置,看到老师来了后,把这个位置让给了幼儿园的老师。自己屁颠屁颠儿的,满脸的笑。

童年的回忆。是最为美好的。特别是上学这段时间。虽然生活还依然艰苦。但留下的回忆。深刻的刻在脑子里。那是学校。规模不大。都是荒地。建校时,铁丝不够,校长就圈了这么大一块地。东西家属院,也没有几栋楼,学生宿舍,加上校办工厂,建筑物并不太多。大部分都是空地。地上长的杂草。学校旁边以前有个小湖。湖水有两米深。发大水时,这个湖就成了泄洪区。湖水有些发臭,每到夏天, 荒草能长到一两米。湖里有蛇青蛙。放了学后,这里就成了孩童们的乐园,大人的垂钓基地。

湖里的鱼长不大,最大的不到半斤,人们垂钓也不为了吃这条这种鱼,钓上轮的鱼有些发臭。味道不好。总感觉不新鲜。主要是作为鱼饵。或者喂了猫。狗。那时的猫狗也不多,院子里散养的,不会喂养到家里。

80年代后期,经济开始是腾飞,人们的口袋里有了余钱。都变成了家电。家具。家里能有1万元存款的。那可了不得。发家致富的。都是胆儿大的,谁第1桶金也不太干净,那个时代是靠批条,批文,发夹子,只要你能有批条,转眼就能加价卖出。富裕的只是少数人。物价也慢慢的涨起来。

卢维依稀记得。自己上小学。是爸爸带着自己。

“小朋友你姓什么,”

“卢维。”

“几岁啦,会写名字吗?”和蔼的老师问自己。

“会写,”卢维。结果老师递来的。铅笔和稿纸,在稿纸的方格里,歪歪扭扭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5加11等于几?”这个问话有点突然,卢维没有准备,习惯了,掰指头来算算数,手指头不够,加上脚趾,等了好一会儿才说。“十六。”

“能背一下拼音表吗?”老师问到,

“阿,波,次,得,衣,屋,额。。。。”

卢维背完,小学的入学考试,就算通过了,被分配到了一年级1班。卢维和父亲。去财务室交了书本费。罗伟正式入学了,大哥把他心爱的。文具盒。送给了卢维。二哥自己当时流行的军挎包。也给了卢维。罗威也很高兴,领了书本,爸爸给他买了新的铅笔和橡皮,卢维舍不得用,还是用哥哥留给他的。铅笔头,直到用的不能再用而已。家里并不是很富裕。周围的学杂费学期。也得一块钱。领到书本后,卢维会让大哥,用牛皮纸包上书皮。头皮上写着。卢维的名字和班级。爸爸从供销社。买写字本,每个学期用用完后,总会留留上小版本,空白没写字的。卢维就会把空白纸收集起来,用订书机订起,再用牛皮纸做个本子皮儿,粘到。订的到本子上。这个习惯一直到了高中毕业。

卢维小时候留的那作业。一般半个小时多就做完了。语文,数学,音乐,画画,体育,自然科学。就那几门课。而画画是卢维最喜欢做的。每年学校会组织书画比赛。画画好的同学作品。贴在教室的墙上展出。卢维的画每年都会被选上。而得奖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外加一块带着香味儿的橡皮。

小学一年级,卢维的成绩优秀,被选成小队长,半年后我就当了中队长,两道杠,当时一个班级。三十人,老师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对于不听话的同学,会体罚,有时会拿戒尺打手板,那时的小孩调皮。小学就开在校园里。院长书记家的孩子,都混在一起,没有那么严格的等级。只是吃穿有一些变化。他们穿的好一些。零食也多一些。其他的也闻不出来高低。

上小学时,大家都同学起了外号,这的外号有的都到了高中。口头禅就是向毛主席保证。一年级互相称呼就是。老张。老王。那是中午听的岳飞传。看着加里森敢死队的。学的那里面的酋长。甩飞镖。找了一个粗粗的针。套上油笔芯。针眼上穿上几根线。一个简单的飞镖。做好了。课间时间。男女同学打沙包。跑圈儿。在学校的空地。挖上一两个坑儿。和一个不长的短槽。弹玻璃球。进黄坑。玩着游戏。无忧无虑。

印象中小学。并没那么多。作业。下午4点放学后。半个小时就写完了。然后就叫的同学一起去玩。夏天捉迷藏。给蚯蚓。抓蝴蝶。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玩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