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不查了(1 / 2)

二虎的办事效率一向可以的,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已经把六部尚书给排查了一遍。

内阁稳,六部稳,那其余的官吏就算被什么人给换了也伤不到国家根骨,慢慢来就是。

孙国瑞这几天代替王后处理公务,平时清闲的时候就在暖阁里面坐着,奏折在桌上被堆的满满当当,这事他这几日来不断努力的结果。

近日来多有忧思,孙国瑞没了玩闹的心思,对喜欢权势的人来说处理政务有一种掌控权力带来的快感。

但孙国瑞的快感不在政务上,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眼下的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枯燥着等着底下人传来消息。

田均目前已经到了坤国,大哥不出所料的给他开了绿灯,在孙国瑞派遣护送的五十人基础上又添了一队卫队保护护送。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还有一个月,田均就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届时㞼国最好的结果也是陷入动荡。

同样,那时候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能够迅速的得到义子的消息。

璃纱那边的战事说是进入了尾声,孙国瑞也抽空瞄了几眼,不明觉厉。

明明目前还是居于城下不得寸进,这个马上到尾声的风声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

孙国瑞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至于竹院行宫。

听说郡守已经征召百姓开始动工了,让自己只管放心,来年平月就能入住行宫游玩,孙国瑞倒不是很在意。

其实他打心底里更希望南水百姓真的像田均说的那样食不果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减南北之间的对立,而孙国瑞所要做的也只不过放弃一批官吏就能完完全全的解决掉这个地雷。

他确实不是那种爱民如子的天子,但他又不傻。

肃天是他的倚仗,梁帝是他的退路,百姓百姓,虽说上不了台面但确确实实是一个国家的根。

一郡两郡之地的百姓生活困顿也好,一州之地处在水深火热也罢,都影响不了他眼下的统治。

哪怕真的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背靠肃天的自己依旧是天子。

但若南北对立爆发出来,那可是会波及全国的,他是天子没错,但也仅限于天子。

全国性的矛盾一旦爆发出来没有天子能保证自己能够安然无恙,君不见就算是㞼王启那种暴君也不敢给自己留下一丝血脉,更别说孙国瑞了。

若真到了那个地步,肃国又不是㞼国,走不了㞼王的老路,他所能做的也只有灰溜溜的逃到大梁等待责罚。

孙国瑞一只手撑着脑袋,另一只手拿着毛笔不时的在布帛上画个圈。

沉默许久之后,孙国瑞心里拿不定主意。

“这件事情告诉王后了吗?”

“俺已经知会过珠儿,王后应是知道了。”

孙国瑞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六部尚书都干净的?”

二虎回道:“仅暂时,若他们在尚书令们为官之前便有所行动,很有可能被蒙混过去。”

孙国瑞又一口气在布帛上画了几个圈圈:“能分出哪些人是跟着狐势走的吗?”

二虎摇了摇头,叹道:“殿下,照着狐势的说法,无论这些人说什么,俺都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答案。”

忠于肃国,忠于大梁(大楚),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不过若按着出身推论,俺这里倒是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人员。”

孙国瑞摆了摆手,没有意义。

他明白,忠于肃国的人定然是吃了肃国的好处,这份好处在大梁,大楚的望尘莫及的。

像科举,像恩科,都是能够让人一飞冲天的举措。

在这种背景下,肃臣的出身绝对不高,而狐势若不是背后有推手也绝对不会在而立之年就位极人臣。

他需要的是另一部分肃臣的名单,那种背后有着氏家影响力的肃臣。

不然就靠那些歪瓜裂枣,拿什么跟人家南派北派斗。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让镇龙卫都收手吧。”

二虎诧异的问道:“不查了?”

孙国瑞站起了身子:“查不了,只要阁臣跟六部尚书令干净就不管了。”

孙国瑞心有顾忌,若这件事在查下去,恐怕会打草惊蛇,如果他背后的人真的是赵帝,那肃国绝对会被扒一层皮下来。

不要小看皇朝的影响力,自从当了天子以后他才清楚的人知道天上的那三颗太阳到底蕴藏着怎样强大的力量。

“隐患,留不得。”二虎再次劝道。

道理我都懂,但我不敢赌啊。

虽然肃国背靠大梁大楚,但若是面对大赵,真宛若孩提一般弱小。

一旦被赵帝发现自己在清楚他安插的势力,那不得玩完。

二虎也明白孙国瑞心里的顾虑,他开口道:“依俺看来,这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