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肃王出征(1 / 3)

天玄大陆与孙国瑞前世不同,它没有四季,而且按着三颗太阳高悬的时间长短来区分月季。

分别是以太虚为首的阴月,以古耀为首的阳月,以金乌为首的正月,以及三阳平分的平月。

是以,天玄也不会像华夏那样有着明确的四季,春夏秋冬依次循环。

几月是什么季节,在天玄是不确定的。

而孙国瑞此次至藩,正是在阴月时分。

天气微寒,但也就这样了。

寻常百姓也只不过多加一件里衣,更别说随着孙国瑞同行的精锐了。

“有点闷。”

马车内,孙国瑞透过玻璃窗看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觉胸口一阵烦闷。

这无关天气,有的只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

他真的能够应付的了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肃王后吗?

临行前,孙家祥跟他说了很多,他那时候才明白自己这个肃王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肃国是大梁,大楚共立的外藩,这就说明整个肃国被皇朝割裂而出,本应按着王庭的规章制度运行,可又因为这个原因,王庭的规章制度在肃国根本推行不下去。

就拿接班人来说,肃王的子嗣应叫做王子而非世子,这对王室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对官员来说就不同了。

别看只是一个称呼,王子代表着彻底独立于皇朝而出,王庭将不会受到三阳神魂的庇护。

这表明一旦孙国瑞到了藩地承接王位,他的玄魂将会成为整个大梁贵族的依托。

这就好比打工人原本拿着高额的巨薪,还拥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保险,以及最好的养护。

眼下一股脑的将那些额外的福利都给抽走了,只留下了薪资,这谁能接受?

但皇帝的命令已经下来了,他们即便不能接受也拒绝不了,是以,肃国的情况十分复杂,恐怕大梁派遣的官员中有些人会心生间隙。

“要不俺去让他们停下来?”

“算了吧。”孙国瑞摇了摇头,王辅承他见过了,是位面色和善的老将。

但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不管他面色再怎么和善都改变不了骨子里的那股傲气。

孙国瑞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跟王辅承去起争执。

这并不是孙国瑞怕了王辅承,他这一行两千多人的队伍中,有一千五百名军士,其中四名侍从与一名军护王辅承是指挥不动的。

他能指挥的也只有自己的亲兵一百人罢了。

只是这次安抚广平民乱,孙国瑞还需要多多仰仗王辅承,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

本来孙国瑞是不在乎这些的,只是局势艰难,他要是还这样混混度日,以后就是被架空等死的份。

“对了,二虎,咱发现你好像跟有些军头挺熟络的,怎么回事?”

孙国瑞转移话题道,原本孙国瑞还不曾注意,只是今早儿发现,二虎好像对军队里的几个大头兵很感兴趣。

“王上说的可是今早儿的那几位军老爷吗?”

孙国瑞点了点头,“就是那几个,咱看了那么久,也没发现他们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说完,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二虎,他感觉到二虎对那几个军士的敬意。

这种尊敬与尊敬他的这种感觉不同,就好像是一种发自心底的钦佩。

“回王上...”

“成了,成了,这里没别人别劲整这些虚的。”孙国瑞摆了摆手不悦道。

自从离开皇宫,二虎好像疏远了他很多,语气中也没有之前那般亲近。

见二虎犹豫,孙国瑞索性问道,“是不是老头子昨天留下你说了什么?”

“这...”二虎有口难言,他能怎么说,君臣有别,这不是寒了他家殿下的心吗。

“王上,先生只是告诉了俺应当注重的事情。”

“老匹夫。”孙国瑞不由得暗骂一声,看向二虎,孙国瑞也没有再说其他什么,只是对着二虎承诺道。

“无碍,你想当臣子就当吧,但二虎你要记得,你是咱在肃国最亲近的人了。”

“王上,肃国的情况十分严峻,边肃,北方都被王后执掌在手中,南方近些年来也都受到王后恩泽,人心向楚,对我们十分不利。”

“二虎,你想的太多了,什么梁,什么楚,都不是我们现在应该关心的事情。你让咱板着脸当王上,想没有想过,王后在肃国经营了三年,人心早就不是一个刚刚至藩的肃王能够挽回的。”

二虎说的孙国瑞都知道,甚至他看到的更多,对孙国瑞来说,来自王后的威胁还算是小的,如果不能安抚被派去肃国的那些个老臣,一切都是免谈。

二虎诧异的看着孙国瑞,他感觉今天的孙国瑞让他觉得陌生,似乎是变了个人一样。

“咱问你,肃国各地方的民生怎么样?各地每年有多少赋税?各地方的兵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