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变故(1 / 2)

大梁城外,一辆马车在快速地奔驰,二十几名骑兵在一旁护卫,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北军大营门口。

“我乃车骑将军之子李宪,前来见北中郎将,快带我去见中郎将。”一位年仅十岁出头的小儿郎站在马车上,朝着守门的卫士大声说道。

守门的士兵自然知道自家将军的根底,立马往中军大帐去了,很快姜青林亲自出来。

此时,距离李荣担任车骑将军已经足足过去了两年,这两年里,京城里局势错综复杂,刘通和李荣在朝堂上多次明争暗斗,李荣的势头一步步地压倒了刘通,在京城外,姜青林的北军也扩编为两万人,其中原关北军近乎全部编入了北军,魏明收编原西军加上新军也有两万人驻扎在京城外,形式正一片大好。

李宪是见过姜青林的,瞧见一年轻人穿着锦衣在一帮军官的簇拥下朝着自己走来,一眼就认出了姜青林。

李宪不仅自己过来了,还有自己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李荣共二子二女,这是全过来了。

“少将军,有事请进大帐说话。”姜青林察觉有大事发生,自然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询问发生了什么,立马把李宪请进了中军大帐。

驱散众人,大帐内仅剩李荣的四个孩子和姜青林。

“北中郎将,我父恐有不测,还望中郎将救命!”

“少将军,此话不可乱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姜青林听了也是大吃一惊,李荣可是自己最大的靠山,这靠山要是倒了,自己将会很被动。

“今日本如一般情况上朝,可该到下朝之时父亲不见回来,我又询问夏侯府,田府二公上朝后也没有回来,我感觉不对劲,恰好宫里的虎贲卫前来请我入宫,说是皇帝宴请父亲,邀我同席,可父亲以前说过他绝不会让我和父亲同时进宫的,我意识到大事不妙,立马让府里的亲卫带我出城,到了城门口,城门已经封了,幸好守城的校官也是父亲的老部下,他放了我出去,我这才来找中郎将。”

“这样,少将军,你们几个就先在我营里休息,我派人进城打探消息。”姜青林只能如此宽慰李宪。

先把李宪安抚好后,姜青林一面派人进城打探消息,另一面立即派人给魏明报信,魏明的两万军驻扎在大梁城外三十里处,距离较远,这也是李宪先投奔姜青林的缘故,虽然不确定究竟有没有发生大事,姜青林还是小心为上,先报信给魏明。

姜青林的探子根本没进得去大梁城,所有的城门都紧闭着,不许任何人出入,姜青林也没法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直接攻打京城。

但是,姜青林下令军里的工匠们直接打造攻城器械,以备不患。

第二日,李荣的尸体被挂在了墙头,并张贴告示,通告李荣欺君擅权、结党勾连、贪揽事权等二十项大罪,又派了光禄大夫田光福来见姜青林。

“北中郎将,逆贼李荣已经伏法,陛下仁慈,赦免李荣余党之罪,陛下也知你当初亦为讨灭梁贼立下大功,愿封你为安平侯,镇北将军。”田光福侃侃而谈。

“田光福,你可是车骑将军府司马,如今将军身死,你却为皇帝过来劝降我,你什么时候背叛了将军,杜威是死还是和你一样早就投靠了皇帝。”

“北中郎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虽然是车骑将军府司马,可还是陛下的臣子,当忠心报君……”

“这时候了还跟我说这些废话,给我拿下他,跟他一起过来的侍从一起全部拿下。”

姜青林一发话,四周将士立刻把这支天子使节卫队给擒拿下来,要是一般时节,姜青林这行为完全就是谋逆了。

“田光福,京城里到底是什么情况?”姜青林直接拿剑抵在被拿下的田光福的脖子。

感受到脖子上传来的锐利的凉意,田光福怂了,直接交代了,原来杜威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倒向了皇帝刘通,在李荣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皇城已经不在李荣的掌控中,而昨日,上完朝,刘通邀请李荣去私下会见,李荣的杜威及虎贲卫的护持下前去,结果不用多说,被李荣压制了两年的刘通直接杀了李荣,随后封锁京城。

在田光福的口中他是昨天才投靠的李荣,事实如何姜青林是不关心了,既然李荣已死,姜青林必须考虑自己的退路。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现在自己手里头还有两万大军,一但投降,两万大军势必要交出去,那时候就真的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既如此,姜青林想着不如把这京城搅个天翻地覆,京城外的驻军中,西园军是刘通一手组建而成的,是刘通的嫡系人马,现在总兵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姜青林打算抢先动手,直接把西园军给打掉。

此时,西园军的主将阚雪冬也得到了刘通的圣旨,让其看住姜青林的北军,在刘通看来,李荣一死,其余人都树倒猢狲散了,姜青林的北军必定人心涣散,姜青林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走。

与此同时的北军,田光福在姜青林的安排下当众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定北军为叛军,校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