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收复(1 / 2)

上万骑兵在侧,杨辉部自失败开始,就失去了撤退的机会,三万叛军,战死一万,被俘两万,杨辉被生擒,送往洛阳处决。

对于这两万降兵,因为大部分都是原中央军的士兵,被杨辉裹挟着参与了叛乱,姜青林便对百夫长以下的士兵全部免罪,重新整编入伍。

带着六七万大军,姜青林继续西进,函谷关的叛军直接投降,姜青林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这座要塞。过了函谷关,进入关中,更是一片坦途,弘农郡,京兆尹被杨辉拿下后,先是大征兵,后被羌人在这一带劫掠,早就民怨沸腾了,如今姜青林的王师到来,严明军纪,稳定地方,百姓人心归附,两地直接光复。

随后,姜青林率骑兵与羌人骑兵在长安城外的长门亭相遇,双方展开交战,姜青林一万三对阵八千羌人骑兵,姜青林部以斩首两千余的战绩击败了羌人骑兵,将羌人骑兵赶过黄河后,姜青林一路追杀至左冯翊的池阳城,以羌人骑兵死伤过半,所部崩溃而告终。

在姜青林追杀羌人骑兵时,公孙洪,陈元深领着大部队则在攻打槐里。

相比杨辉,王五在这一带还是拥有人心的,槐里仅仅三千多守军,硬是死守住了槐里城十余日,姜青林领着骑兵回来时,槐里城还未攻下。

姜青林当即下令围三缺一,放开槐里西城墙的包围,让城内恢复交通。

本来一些人还疑惑姜青林此举何意,然后就有上万叛军自郿县,武功一带赶来支援,姜青林领着骑兵做好埋伏,一仗直接打掉了这伙叛军。

当姜青林带着被俘虏的叛军将领来到槐里城下,让这些人劝降城内守军,这下子槐里城守军的士气跌入谷底,又坚守五日后,姜青林大军攻破了槐里城,王五自刎于乱军中。

自此,关中收复,前后不过一月有余。

当消息传回洛阳,全城欢庆,皇帝姜锡大宴群臣,只有二皇子三皇子有点笑不出来了。

姜青林以凉州尚乱,张元依旧占据汉中、巴郡,且三辅之地被叛军侵袭,百姓离乱为由,保举了陈元深为典农中郎将,在长安屯田,然后领着五万大军回洛阳。

大军驻扎在洛阳城北,等候着朝廷颁布赏赐。

姜青林的军队几乎都是幽州冀州的士兵,大家千辛万苦,千里迢迢地跑到京城这边来打仗,不多给点赏赐士兵是要造反的。

“所有士兵家里免五年赋税,战死士兵家里免八年,这是最低要求,同样的所有士兵必须赏赐八千钱。”姜青林和位列司徒的崔燮就士兵封赏问题讨价还价,“征调的民夫也必须赏赐,免两年赋税,赐两千钱。”

五万士兵,这就是四亿钱了,征调的民夫差不多有十万,这又是两亿钱,足足六亿钱,这根本不是洛阳城一时拿得出来的。

“殿下,国库目前只有三万万钱,实在不够发这么多钱,还望殿下可酌情减少。”崔燮劝说姜青林。

“崔司徒,我知道朝廷难,可我也难啊,手下士兵们抛家舍业来到关中,拼死拼活地打仗,死了不知道多少人,结果朝廷还不给足赏赐,这让士兵们如何接受,现在凉州益州都还未平,这些人再闹起来可就遭了。”

姜青林直接拿兵变来恐吓崔燮。

崔司徒也不是吓大的,悠悠然地说道:“若洛阳真的有变,那也是天下倾覆的局面,殿下忍心大齐江山被如此糟蹋?”

“兵变若起,非人力可阻,司徒莫非以为我没有钱粮的情况下依旧轻易驱使数万大军吗?”姜青林坚持说道。

“殿下有殿下的难处,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老朽这里有个想法,朝廷这里尽力凑钱,绝不能亏待了有功将士,但是领了赏的将士即刻回归冀州幽州,否则大军长期驻扎于此,朝廷也难以承受。”司徒图穷匕见,就是想把姜青林手下最强力的冀幽军团给解散掉。

崔燮提的这点要求很绝,因为士兵毕竟不是本乡人,离家日久,都想着回家,姜青林如果强留他们在此地,只会让士兵不满,如果朝廷放出风去,说朝廷愿意给赏钱并放其归乡,只会让中央朝廷收了军心而让姜青林与这些士兵们离心离德。

“好,士兵们离乡久了,确实该放其归乡,北面鲜卑也在蠢蠢欲动,我也该归幽州了。”姜青林站起身言道,似乎满腔怒气。

“殿下,西北未定,言何归幽州。”

“司徒大人这是让我当个光杆将军对付羌人和张元吗?”

“殿下言重了,陛下特许殿下都督关中诸军事。”

“外敌刚退,便散自家兵马,司徒大人好手段,我许了,赏赐一到,幽州冀州兵马即刻归乡,但我编入府军的兵马共计一万六千人,他们必须跟着我,不许裁撤,若这点情面都不留,我即刻散兵,任鲜卑羌人肆虐,再与我无干。”姜青林盯着崔燮,似乎已经到了最后的底线。

“好!”司徒觉得可以,能散去魏王手下大半兵马也算是达成目标了,总不能真让魏王成了光杆,到时候如何抵御羌人。

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