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抢夺兵权(1 / 2)

一侧的张良德沉默不语,反复斟酌着国公与摄政王的话,作为一个良臣,他定是不希望两国争战将苦痛带给百姓。

皇帝忽地站起身来,漫无目的地踱步了片刻,又转过身来看看国公又看看摄政王,两人说的皆有道理,心里似乎是拿不定主意。

思来想去,拖着也并不是办法。

“这样吧,张大人继续深入调查此事,但必须要注意分寸,万不可打草惊蛇。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时,不可惊动蛮夷的使臣,更不可造成不必要的慌乱!”

皇帝负手而立,剑眉微蹙,没有正面回应宗政夜与国公的话,只是一脸深沉地朝着张良德吩咐。

皇帝的话与张良德的想法如出一辙,他恭恭敬敬地拱手应道:“皇上考虑的周全,臣谨遵圣意!”

片刻后,皇帝又微叹一声,朝着三人摆了摆手,示意无事便退下。

张良德忙着查案子,便先行告退回了大理寺,只剩下国公与宗政夜缓步走出御书房。

两人之间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是暗中较劲。

国公故意放缓步子,又似笑非笑地开口道:“摄政王真是忧国忧民忧天下啊,皇上有您这般的左膀右臂,真是如虎添翼。”

阴阳怪气的话落在宗政夜耳里,他却毫不在意,又哑然失笑道:“国公大人真是谬赞!您老当益壮,还能接连不断地带兵驰骋疆场才是我辈楷模才是。”

国公没想到宗政夜会这么说,于是板着脸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第二日,京城里最大的青楼忽然竖了招牌说是新到了一批西域传来的女儿红,这种酒甘醇爽口,立刻吸引了城中许多酒鬼特意前去品尝。

事出反常必有妖。

蛮夷之地的人多数爱酒嗜酒,国公暗中派人打听到那几位使臣也一样爱喝酒,于是特意传出这般消息就是想吸引他们。

使臣们住在城中的驿站里,已经有些时日了,这京城里的新鲜玩意儿早被他们尝了个遍,近来越发感到无趣,这酒馆里刚到的女儿红着实是吸引到了他们。

可是蛮夷的使臣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为了自己国家的名声,他们也不敢随意出入风流场所,亦不好外宿且花天酒地。

可思来想去,还是拗不过女儿红的诱惑。

所以只好偷偷摸摸地乔装打扮后,才一前一后地混入那青楼里,目的便是为了尝尝传闻之中西域的女儿红。

好不容易尝到了美酒,他们才心满意足地回到驿站。可酒瘾一旦犯了,便难以控制。

第二日第三日,使臣们还是抵不过美酒的诱惑,一而再再而三地乔装打扮后溜进青楼。

由于蛮夷使臣去青楼的行踪过于频繁和奇异,很快就落入了大理寺的账簿记录之中。

张良德在朝廷混迹了多年,知晓朝中许多大臣为了勾结或是行贿经常设局在青楼里,既可以掩人耳目,也不容易给自己招致祸患。

由此,张良德便开始怀疑蛮夷使臣的用意。

殊不知,这一切全都是国公为了祸水东引而从中作梗的计谋。

翌日,下了早朝后,张良德便急匆匆地去了御书房,没多久,国公也跟了上去。

行过礼后,张良德看了国公一眼,却突然如鲠在喉,有些犹豫。

“爱卿有话直说便可,这里也没有外人。”

皇帝察觉到张良德的情绪,坦率道。

张良德点了点头,便本本分分道:“回皇上的话,这几日暗中调查蛮夷使臣发现他们行踪不明,总是改头换面地聚集在青楼里,每每要待至少半日的时间,种种行为都很可疑。”

这话正中国公下怀。

皇帝听了,脸色开始变得晦暗不明。

国公见时机到了,便见缝插针地提议道:“皇上,不可再犹豫了!凶手若真是蛮夷使臣,那么他们一定是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大事,臣建议让大理寺严查他们!”

经国公这么添油加醋,皇帝也突然觉得这事非同小可。若他们蛮夷之人真的在密谋造反之事,倒不如早些解决掉,直接扼杀他们的野心。

皇帝暗自应允了国公的提议,又郑重其事地朝着张良德吩咐道:“严查蛮夷使臣!”

“臣遵旨!”

这日午后,张良德便轻装打扮出现在了驿站。他带着属下秉公职守,盘问了蛮夷使臣近日的行踪以及所作所为。

尽管只是简单地试探和询问,却仿佛已经触及到了蛮夷之人的尊严。

大理寺的人离开后,使臣们面面相觑都有些恼怒。于是当天晚上他们便写了书信请人快马加鞭送回蛮夷国。

不到两日的时间,蛮夷王便收到了来信。

蛮夷王宫内极为富丽堂皇。

蛮夷人也不同于中原人的含蓄内敛,性子直率又坦诚,从不爱拐弯抹角。

蛮夷王将书信扔到一旁,忍不住气地拍桌子叫嚣道:“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