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唐清京北(1 / 3)

等唐麦回家跟唐粟提起这事儿,唐粟低头思索了下,就对崔海洋说。

“只要这三年的考试你都能名列前茅,等你爹娘三周年的时候,我出钱为他们重新修一座墓,并用上好的棺木将他们合葬在一起。”

崔海洋脸一红,一脸局促与紧张,“不,不用了大姐,我已经花了你们很多钱了,就算不帮忙,我也知道该把学习提高上去的,你们不用再为我……,”

“就这么定了,我们对外说的就是你同母异父的姐姐,姐姐为娘修一座坟,也是理所应当的。”

再大的仇和怨,从她进坟墓那一刻开始,就都放下了。

崔海洋足够真诚,善良,如若不然,她不会给自己招这个麻烦。

6月初,天很热,但她的脑子却很清醒,当她走出考场,看到妹妹和弟弟激动的朝她挥手时,她笑了。

考试很顺利,最起码没有出现任何的差池,稳定发挥。

接下来就是等通知书。

因为他们在高考之前就已经填报了志愿,刺激不?

这和系统视频里完全不一样,人家视频里的高考是先估分,后填报,哪里像他们啊,三次摸底考试不仅决定了你有没有资格参加高考,更有了直接填报志愿的行径。

好在考前给出的分数范围较大,给出各省平均分参考。

给出某一年某一省的录取分,只能限于此年此省进行讨论,而不宜做结论推广。

录取方式是一志愿填一两所一本院校,一本不录直接掉落到二本,看分配看专业选校,所以分数有大小年、分差较大,考分前三十院校的高分录取学生能达到清北分数线,并不夸张。

人家就是这么规定的,好在她已经过了三十加的年纪,心态比较稳,才能稳定发挥。

且这个时候的分值没有那么高,别看才五九年,但新唐国发展迅猛,又重视教育,和视频中八十年代初的大学没什么区别了,尤其没有那么多的运动和战争,从成立至今,一直受其他国家的追捧。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追捧。

大概知道她的背后有大神相助,平息了整个世界的动乱,所以现在全世界都在为唐国马首是瞻。

加上她的武器储备量世界第一,工业发展迅速,教育自然不能落后。

高考理科满分是710分。

其中数学120分、语文120分、英语100分、化学100分、物理100分、生物70分、政治100分。

就是在这样高分值的衬托下,鲁大的录取分数线是四百一十分。

她的估分大概在五百七十分上下,所以上鲁大的医学系,应该是稳了。

除了鲁大,她报考的其他院校,全都是鲁省本省内的大学,主要是懒的出省,有个大学上就行,不挑。

正因为有这样不骄不躁的心态,才成就了她的不一般。

虽然学校老师有些遗憾她不能往更好的院校填报,但也尊重她的考虑。

高考之后,唐粟整整在家睡了三天,似乎要把这一年来的辛苦全部补过来。

唐麦在她高考之后又回去了,还要应对期末考。

她闲在家的时候,就帮崔海洋补习,这孩子也争气,硬靠着不耻下问的问老师,总算追上了班里面的进度,虽然期末考试三十多个人,他考了二十六名,但至少这一年的知识他囫囵吞枣吞下了,暑假还有俩月,有这俩月进行复习巩固,总会追的上的。

6月中旬,崔海洋放了暑假,她也真的给他找了个地方学习木工,当然,白干还得交学费那种,相当于后世的暑假班了。

崔海洋不知道还得给人家交学费,他以为只要他努力帮人家干活,就能抵消,却不知自己年纪还小,人家根本就不稀得要,要不是看在每个月给了五块钱学费的份上,可能都懒得搭理他。

五块钱不管吃不管住,但是离家近,还帮他们干活,木匠在带了崔海洋三天之后,才给出了准话,愿意收,主要还是觉得他足够勤快。

有活的时候就叫他过去帮忙,离家也就一里地,每天崔海洋都过去问,有活了就留下,没活了就去渔村侍弄那块儿田,忙完了回家帮着唐粟做做饭,跟着学会习。

唐麦也是6月20号才到家,“分数出来了吗?你有没有到学校问?”

这段时间就她自己在家,她跑到兽世捡了柴火,摘了果子,采摘了药材,还赶海,进深海进行捕捞,忙的热火朝天,回到家就呼呼大睡,压根儿就忘了问这事儿,甚至连广播都没听。

“出分了吗?”

“就是这两天了,你这也太不靠谱了,赶紧骑车去问问。”

唐粟刚从兽世游泳回来,哪里有力气唷,摇头拒绝。

“看把你急的,你行李还没放下呢,明天去行不行?咱先喘口气儿,怕啥,怕我考不上咋地?”

唐麦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你还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