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推波助澜(1 / 2)

红楼大贪官 天下白兔 1530 字 6个月前

原来甘肃的事情闹得不小,甚至隐隐约约的牵扯到了其他几件类似的事情。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上边一个大佬来顶缸。

不然的话无法向天下臣民交代。

毕竟一省的巡抚,竟然敢冒天下的大不韪,谎报灾情,不但贪了一年的税收,还向朝廷要几百万担粮食。

这已经是捅破天了,要是朝廷不严惩的话,将来要是别的地方有样学样,那朝廷还有什么威严?

可是,需要哪个大学士顶缸,可就有些不好办了。

要说起来,现在三位大学士,两位是原先犯过错被太上皇勉强留任,另外一个刚升上来的是沈坚,是个新锐势力,也是太上皇的心腹。

在这种情况之下,太上皇应该不会让自己的心腹出来顶缸,那么就只能是两位大学士了。

可是,甘肃巡抚钱程又是太上皇的这位新腹沈坚的人。

这要是因为钱程而处置了别的大学士,下边的人也不服。

现在的沈坚几乎天天的在府里骂娘,钱程这个家伙你自己贪钱不要紧,怎么把皇帝给拉进来了?

这下好了,你死了不要紧,把烂摊子留给我了,你让我怎么办?

虽然是骂,但是还得保住自己的官位呀,于是沈坚这几天经常的往龙首宫跑,在太上皇面前露个脸。

同时还联络自己的门生故吏,开始在朝堂之上给自己造势。

其他两位大学士也不想因为这件事丢了官职。

可是他们前一段时间犯过错,比起沈坚来并没有什么优势,因此这一回两个人结成同盟开始一起打压沈坚,就想把沈坚推出去当这个替罪羊。

沈文策把这段时间朝廷的内斗和贾瑞说完之后,贾瑞也沉思起来。

要说起来,贾瑞和沈坚还是同一个战壕的,应该站出来支持沈坚。

可是贾瑞却不准备这么干。

沈坚这家伙在上一次推举吏部尚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和自己打招呼,要不是太上皇问自己的意见,吏部尚书这个职位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由此可见沈坚当了大学士之后,已经膨胀了,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沈坚同为太上皇的心腹,他的底气可是很足的。

要是过了今天这个坎儿,将来位置就稳固了,贾瑞即使趁着这个机会进入了内阁,最后恐怕也是会和沈坚发生矛盾。

以沈坚的能力,以及太上皇心中的地位,贾瑞就是占据上风,也无法将他彻底拿下去,如此一来就无法彻底掌控内阁。

而另外两个大学士却不一样,他们原先虽然也靠向太上皇,但是自从上一次皇帝闹事情之后,他们两个就已经在太上皇心中没什么地位了。

因此,只要贾瑞成为内阁大学士,这两个人不敢和贾瑞明面上战斗,这样一来,就让贾瑞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控内阁。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听出来了吧,贾瑞这是想要趁着这次机会成为内阁大学士。

虽然比较困难,因为贾瑞还兼着京营节度使呢!

但是,贾瑞认为凭借着自己和太上皇的关系,应该能够勉强办到。

虽然这样一来会让将来帝国的继任者,对贾瑞更加的忌惮,但是贾瑞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根本就对皇帝以及太上皇的继位者不抱任何希望。

贾瑞现在一门心思就是在太上皇活着的时候将自己的权力扩大,只有这样等到太上皇死了之后,他才能够凭借着这些攒下来的本钱,和未来的皇帝争斗。

“伱回去之后,联络自己的人上奏折,弹劾沈坚。”

沈文策有些糊涂,沈坚沈大人不是和自己的大腿——贾瑞,是同为太上皇心腹吗?怎么他们两个人斗起来了。

虽然沈文策心里有些糊涂,但是看着贾瑞斩钉截铁的样子,应该不是说错了话。

因此也就不再多问了。

接下来的几天平安无事,朝堂上的暗潮汹涌好像不曾出现过。

可是几天之后,贾瑞在批改奏折的时候,发现今天的奏折突然多了很多,几乎是平常的一倍。

贾瑞心念一转,就明白沈文策已经动手了。

不过,贾瑞还是装成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样子,拿起一本奏折来批改。

不过在打开奏折之后,贾瑞装成大吃一惊,赶紧将奏折放在旁边,又连续拿起了几本。

接连的几本都是大同小异,全部都是弹劾大学士沈坚,认为他徇私枉法,贪赃敛财。

贾瑞装成吓得不轻的样子,赶紧从奏折之中翻了半天,将所有弹劾沈坚的奏折全部拿了出来。

至于剩下弹劾其他两个大学士的奏折,贾瑞根本就没有拿出来。

之后,贾瑞捧着几十份奏折来到了太上皇的身旁,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

太上皇放下手中的茶碗,瞥了贾瑞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