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要是往箱子里种一颗水稻会怎样(1 / 2)

箱子里的三国 刘证道 961 字 7个月前

出了钱家大院,张角就联系上了李玉询问道:“仙尊,这钱家人坏得很,给咱们的那五十亩地,乃是最下等的下等田,肥力薄的很,粮食产量非常低,咱们要这样的田地五十亩,不如要上等田十亩好。”

李玉闻言笑道:“无碍的,我有把下等田变为上等田之法,解决肥力不足之症!”

“啊,真的假的,仙尊还有如此仙法?”

张角闻言大喜,能逆转下等田与上等田肥力不足的问题,这在张角看来就是仙法无异了,而且肯定还是最上层的仙家法术。

李玉笑了笑,嘴角勾了起来,在化肥没出来之前,这上等田,下等田的说法倒是经常听到,可是自从有了化肥之后,这所谓的上等田与下等田就很少听到了,因为化肥把肥力的差距都填补的差不多了。

因此这田地之间虽然还有略微产量上的差距,但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时代上等田与下等田那几倍的产量差距。

“仙尊,那这些田地给何人种啊?”

李玉开口道:“嗯,这五十亩地,作为咱们教中的奖赏用地,将来会作为教中立有功劳之人的奖励,而种了教中土地的人,每人只需要缴纳三成税租即可。”

“三成税租?”

“没错就三成税租,而且只要向教中缴纳,教中统一帮助他们向官府交税!”

“啊,仙尊,如此咱们可是什么赚头都没了,这三成税怕是刚够给官府交税的了!”

李玉闻言却笑道:“那是按照下等田税负来算的,若是这下等田种出了上等田的粮食,那咱们还是有很大赚头的。”

“再说,既然作为奖励用田,肯定要让教众得到实惠,不然怎么算是奖励呢!”

听了这话张角道:“若是真如仙尊所言,那咱们的确还有赚头,而且还能让大家伙干劲十足!”

李玉笑了笑道:“如此就对了,以后这也要作为教众的规矩,所有得到的土地,一律归教中所有,然后再分配给具体人员种植,咱们统一收税,统一给官府交税。”

李玉这话说完张角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李玉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在潜移默化的淡化太平教众对大汉的归附感。

他们种的是教中的土地,给教中缴纳赋税,活在教内的统治地区,如此时间一久,他们那里还能记得起自己还是大汉的子民啊。

而等到天下崩溃,各路军阀各自为政的时候,自己的领地内,也不至于闹出其他的幺蛾子。

这就是李玉的目的。

五十亩地虽然少,却给李玉的政权规划竖立了良好的根基,一切土地归教中,教众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权,这不就是土地国有化吗?

“对了张角,在这五十亩地里面找一个比较偏僻的,给我留出一亩地,我有用。

听了这话张角立刻应是,不过还有些好奇问道:“仙尊要这一亩下等田作何使用,若是仙尊需要我家中还有良田十亩,都是最好的上等田,仙尊尽可拿去。”

张角对李玉说道,李玉闻言笑道:“不用,我只需要一块普通的田地就可,对了,最好是水田。”

听了这话,张角连忙答应。

跟张角沟通好了,李玉就转身出门,来到了隔壁的王爷爷家,王爷爷见李玉来了很开心,询问李玉有什么事情,李玉道:“王爷爷,有没有化肥啊,给我一点点就够了。”

听了这话王爷爷笑道:“有,仓房里还有半袋子复合肥,要,你就拿走。”

李玉闻言大喜,立刻用塑料袋装了一些。

然后又看到王爷爷家院里,还有自己植了一些晚稻苗,这是留着给地里找苗用的,这

这时候就需要人工重新补种,因此,一般农村种植水稻的人家,在插完秧之后都会留一点水稻苗。

不过这些年水稻品种改良,干旱,抗涝,各项都叠满了,因此补种的概率并不高。

但是向王爷爷这种老一辈人,都习惯了留点水稻种,这就便宜李玉了。

李玉看了这稻苗很久,并没有直接拿,而是跟王爷爷说了一声,过几天他可能需要几株稻苗。

听这话王爷爷笑道:“这有啥,随便用,别的没有,这水稻秧子还能没有了。”

李玉闻言心中很开心,现在稻苗解决了,这样自己就有机会实验一下自己的想法了,李玉想实验一下如果把现实中的水稻,种进箱子里会有怎样的效果,那会不会诞生一个神迹啊,一株参天蔽日的巨大稻子,完成袁隆平爷爷,稻下乘凉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几天,李玉主要办了几件事,

然后这些下等田内那些看起来就要枯死的秧苗,一下子神奇的活了过来,这可气坏了钱家父子,这地以前可是他们的,现在成了张角的,而且地里的秧苗还活过来了,这简直比他们赔钱还难受!

而军营经过这几天的修建已经建设成功,高大的钢铁城墙之内,是一排排水泥房,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