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一)(1 / 2)

陆府同兰陵县衙打过招呼,所以沈青栀与萧景瑜和陆承睿被分在同一处,都在西城门外。

萧景瑜等州学的学子负责登记造册分发粮食等,沈青栀则和几个大夫在一旁搭了帐篷,坐堂开诊。

抓药统一在一处,各个大夫开了药方,看诊的人拿着药方排队取药。

流民们没那么多讲究,能看大夫免费吃药就很满意了,所以虽然看到女大夫有些惊讶,但有些看到其他大夫前面的队伍太长,犹豫了下还是排到了沈青栀的帐篷前面。

这样一来,慢慢的沈青栀的帐篷前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沈青栀第一次见这么多流民,心里既震惊又有些不是滋味,觉得前几日她相公对她说的,竟已是委婉了。

流民人数不少,上至五十多岁老者,下至妇人怀中几个月大的婴孩,皆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相较这些流民,她刚穿越过来时在沈老三家的境遇都算很好了。

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妪,沈青栀让她在凳子上坐下,老妪犹豫半晌没敢坐:“不用,我身上脏,站着就好。”

沈青栀耐心道:“你坐下我才好给你诊脉。”

老妪这才颤颤巍巍坐下了。沈青栀给她诊脉后写好药方递给她,指着另一处队伍道:“我先给你开了三日的药,去那边排队抓药。”

老妪小心翼翼问:“抓药果真不要钱?”

沈青栀点点头:“嗯,不要钱。”

老妪这才放下心来,对着沈青栀再三道谢后走了。

方才沈青栀和老妪的对话后面几人都听在心里,大家很是珍惜这次看诊的机会,怕惹恼了大夫不给他们开药,所以都是安静地诊脉拿了药方便走,一句话都不敢多问。

一连看了十来个,沈青栀把上一个病患的医案记录好,抬头便看到面前坐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妇人,怀中抱着的婴孩哭得撕心裂肺,妇人身旁还站着一个同样蓬头垢面的孩子。

那孩子约四五岁,寒冷的天气里却衣不蔽体,鼻下缀着两行清涕,面容脏乱一眼瞧去分不清男女。

坐在凳子上的妇人有些尴尬,将怀中的婴孩往前抱了抱:“这位小大夫,能不能帮我儿看看?”

沈青栀点点头,瞧见妇人怀中孩子的模样后,手越过桌子在孩子额头上探了探,蹙眉道:“发热了,赶紧抱进来检查一下。”

帐篷中间挂了一个厚帘子,把前后隔开,前面支了一张小桌子用来看诊,帘子后面则支了一张小床,用于检查和针灸等。

妇人抱着孩子绕过桌子进来,沈青栀想起什么,从一旁的药箱里拿出一个纸包递给妇人身边的孩童。

纸包里是早上她出门时妞妞给她包好放进来的点心,让她饿了时可以吃两口充饥。

那孩童闻到纸包里传出来的香甜味道,犹豫了一下,脏兮兮的手在同样脏兮兮的衣襟上擦了擦,这才接过纸包,看了娘亲一眼,小心翼翼打开,拿起一块点心狼吞虎咽吃起来。

沈青栀不忍再看,带着妇人去了帘子后面。

因为针灸需要脱衣,沈青沈青栀特意从家里带了一个小炭盆来,帘子后面点着炭盆并不冷。

妇人把婴孩放在床上,沈青栀解开破烂的襁褓,给孩子检查一番,确认只是感染风寒后,先给孩子做了推拿,然后从药箱拿出两贴孩童用的风寒贴,一贴贴于孩子肚脐上,另一贴递给妇人。

“这是风寒贴,贴六个时辰后揭下。这一贴你带回去,明日再给孩子贴一次。药太苦孩子吃不下,我便为你开两剂药,你喝了再给孩子喂奶,药进入乳汁也可给孩子治病。”

妇人抱着孩子弓着腰身道谢,沈青栀掀开帘子出来,那个孩童仍站在原处。

孩童看到沈青栀立马又低下头来,等妇人从帘子后面出来,那孩童便躲到了妇人身后。

沈青栀提笔写好药方递给妇人:“两日后再来复诊。”

妇人应下,拉着孩子出去了。

接下来依旧忙碌,一直到了午时,帐篷前面的队伍依旧望不到头。

日头已经升到头顶,沈青栀刚送走一个病患,旁边伸出一只白净修长的大手把她面前的医案簿合上:“娘子,歇会儿吃午食罢。”

沈青栀扭头看去,不是萧景瑜又是谁。

沈青栀的确饿得饥肠辘辘,但看看前面的队伍又有些犹豫。萧景瑜指了指头顶的日头:“午时都要过了,你就是铁打的也该吃东西了。”

正巧有衙门的官差过来,大声同排队的流民说,那边粥棚已开,让大家排队去领粥喝,沈青栀这才起身跟着相公去吃午食。

萧景瑜也不顾别人的视线,将沈青栀的手握在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