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有多少,我们要多少(1 / 4)

哪怕是给西海贸易公司提供的煤油都是直接在巴库开采并提炼,然后销售,省去了昂贵的运费,但即便如此,皇家石油公司也没降价!

西海贸易公司的拿货价也是不便宜,每升都要差不多一角六分,这个价格已经是差不多相对于中部省份的拿货价格了。

但是陈建东和国内的煤油代理商不同的是,他在奥斯曼地区拥有自由定价权,而且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其他影响。

至于陈建东在奥斯曼那边卖多少钱,石油公司懒得管,只需要陈建东每年的销量能够达到他们的预定目标,那么就继续合作。

如果说故意抬价导致卖不出去,销量上不了,自然会取消陈建东的代理资格。

所以,这个定价需要考虑利润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维持一定的销量。

为了打开市场,陈建东决定对第一批试水的煤油采取廉价销售的方式,按照国内上海地区的价格走,利润不算高,但是有助于快速打开市场。

只要打开了市场,培养出来了消费习惯,那么后续自然就是涨价了。

这种手段,也是大乾的商人们在海外做生意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先用大量廉价的工业商品冲击当地的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并把当地的竞争对手击垮。

等干掉了竞争对手,那么就是涨价收割丰厚利润的时候了。

最典型的就是大乾的对外布匹贸易!

大乾的机制布匹成本低廉,哪怕是加上海运的运费,也要比那些土著国家的土布价格便宜的多。

所以大乾的商人们,就是利用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势冲击土著地区的布匹市场,把当地的土布作坊之类的全部挤跨。

等市场占有率上来之后,那么就会逐步提价,也不会很快,一次提一点,逐步培养市场的接受能力,并收割丰厚的利润

印度、欧洲等地区,这两个大乾帝国最为重要的两个纺织品海外市场了,基本上都是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

陈建东也是打算在奥斯曼帝国这么销售石油的,前期赚点小钱,铺开销售渠道,打开市场,培养消费习惯,等这些完成后,才是收割利润的时候。

但即便是这样,他的利润也是不低了,少说也能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毛利。

看似利润率不高,但是总量大啊!

如果一年能够往奥斯曼地区卖出去一千吨煤油,那么就是每年二十万的生意,利润就有好几万呢。

如果数年后,把这个数字提升到一万吨,那么这就是一两百万元的大生意,利润少说也有十几二十万呢。

他们西海贸易公司虽然之前半年里,也赚了几十万,但是之前的这种贸易是不正常的,不持久的。

正常情况下还是现在这样,一年搞下来估计也就七八万的利润。

制定好诸多计划后,陈建东就是把他的诸多奥斯曼人的渠道分销商拉了过来。

这些都是过去和他有过合作,其中大部分还是和他长期合作的奥斯曼商人,正是利用他们,西海贸易公司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把货物销往整个奥斯曼地区。

这些人,其实也就是奥斯曼人里的买办。

他们从销售大乾的货物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也是导致了他们不遗余力的帮大乾的商品打开当地的市场。

初步敲定了渠道后,陈建东就是找到了皇家石油公司那边,先是小批量的进了一百吨的煤油,准备拉到奥斯曼那边试探一下市场。

这一百吨煤油很快就是被他手底下的十几个合作商人瓜分。

这还不是关键,因为大家都是提前预定好了搞一波试试水。

关键的是,这批煤油进入奥斯曼地区后,其销售速度快到惊人。

没多久,陈建东手底下的十几个商人就是齐齐找上门来,说是他们的煤油都已经买光了,他们希望继续进货。

形势喜人啊!

当即,陈建东就是找到了皇家石油公司那边,说是奥斯曼地区对煤油的需求量极大,准备再进个五百吨,而且还说他有信心一年内卖出去至少两千吨。

但是面对陈建东的请求,人家皇家石油公司却是拒绝了。

而且拒绝的时候还是一副心痛无比的模样!

“现在还只是试生产,很多设备都还在调试呢,产量根本没上来,要不你等等,等下个月估计能够给你凑个一百吨!”

人家皇家石油公司的人,现在也是着急的不得了。

上门进货的人,可不止西海贸易公司一家呢,实际上现在所有的代理商,都是在催着货源。

但是奈何产量不足!

而且缺的并不是石油,而是炼油厂!

肃州油田那边,如今原油的年产量也就十来万吨而已,配套建设的肃州炼油厂刚刚好能够消化掉。

但是巴库这边所开采的石油,就缺乏足够的炼油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