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军议无果(3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512 字 11个月前

斥候抓捕敌方的侦骑,问的非常清楚,说是朱大典、张应昌等诸将亲自率军南下,而且黄得功、邓玘兵败受伤之事,也有详细的介绍。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朱大典的兵马已经折损到只有三万五千左右精锐了。

到此,已经没有人在怀疑高唐州城大胜了。

而且,毫无疑问,陈先赟却是凭借手下几千残兵,硬生生的造成了伪明减员数千,和不得不派遣五千以上的精兵镇守,再加上先前交锋,明军的损伤,意味着朱大典部的折损人马数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

而且这一万五千人,是完完全全的募兵,是在京师战场上跟女真人拼的你死我活的募兵。

整个颍州的形势,陡然开朗。

而这一日下午,针对这新局势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大都督府上下刚刚在沙盘上标注好新的战局情况,李岩尚未来得及讲解几句,陈二黑便正式向楚行请战,要求率众北上,迎战朱大典。

“王上。”

因为是大规模的军议,参与的人数极其多,所以在营帐外的空地上举行,而陈二黑正立身于沙盘之前,慷慨陈词,“事到如今,伪明与我大乾皆不需要什么奇计可言,既然我们无法一口吃掉孙承宗,孙承宗无法一口气吃掉我们,我们何不直接北上,一口气吃掉朱大典呢?”

“要知道,如果我们率主力西进,与孙承宗鏖战,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山东朱大典部的人数已经比我们少了,而我们山东的兵马数还在增加之中。”

不得不说,陈二黑虽然激进,但是他观点却没有任何问题。

战争就像是复杂的电脑运算,初期一看,都是极其复杂的代码,但是当你抽丝剥茧,一点点的去盘算,会最终发现,原来其中的数字只剩下1和0了。

而陈二黑认为的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在兵员对比上,朱大典的连番损失之下,已经远远不如大乾。

而实际上,陈二黑此举,很快便得到了在场众人的呼应,将俱皆踊跃请战。

而看到如此热烈姿态,再加上陈先赟刚刚创造的军事奇迹,即便是胡爷和刚刚被楚行否定过的齐岐山都有些犹豫。

至于大乾国主,倒是一如既往的没有多余表情,只是坐在沙盘前静听这些将军言语罢了。

“臣以为不可!”而就在这些人依次表态完毕,楚行将要回复之时,大都督府参谋次长之一的李岩却先黑着脸站出来,且言辞激烈。“非止不可,还请官家一并降罪,斩陈二黑,以警后人!”

夏日熏风阵阵,树影斑驳,陈二黑和其余几名大将一起目瞪口呆,胡爷和齐岐山也都缩了回去。

而不等到这些人回过神来,筹措言语反驳,李岩却再度拱手,然后语出惊人:

“王上,这群人哪里是为国家?为您?他们只不过是见到陈先赟立下奇功,存了嫉妒之心,起了轻敌之念,是要拿天下兴亡给自己搏取一份功名罢了!还请王上万万不要上他们的当!”

楚行当即摇头不止,这个李岩确实真不会做人啊:“这些诛心之论就不要说了……有私心又如何,能取胜便可!反之,若不能胜,所谓一片公心,也不过是误国之心罢了……李岩,咱们有事说事。”

“那便有事说事,臣以为陈二黑将军的谋略有误!”

诸将刚喘了一口气,李岩便继续严肃相对。

“王上,臣只问,发大兵军去围剿朱大典,若朱大典坚守不出,静候援军又如何?

便是刘青山将军可以挡住部分援军,可真要到了决战之时、生死关头,明军难道不能扔下后勤之虞,发援兵从河南、北直隶再支援个两三万精锐?

而我们的士兵才是真正有限的,到时候时局僵持,孙承宗引大兵东进,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所以,臣才说陈二黑当斩!臣不信他们口口声声说大胜就在眼前,却想不到这一点!”

“无非第一兵团,第二兵团连连立下战功,让他眼红罢了。”

顷刻间周围一片死寂,陈二黑本能的向胡爷求助,却被对方瞪了回去,无奈只能跪在地上,口称疏忽无能。

楚行一面示意陈二黑起身,一面又对李岩缓缓摇头:“李岩所言是有道理的,但是陈二黑也不可能心怀歹意,此事再做他论。

李岩不好多言,只能俯首称是。

就这样,因为李岩的坚持,更因为楚行的模糊态度,本次军议终究不能改变大略。

军议算是无终而果。

而军议之后,且不说各人自有去处,这一边齐岐山一出门便主动唤上了李岩,邀请对方同车而走。

“李岩,你和陈二黑算的都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