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3)

文帝七年。

大兆与匈奴边境,燕不回镇。

燕不回接连下了十天的暴雨,水位上升,堤坝坍塌,洪水席卷了整个西北边境,大兆西北边陲受到影响,流民失所,饿殍遍野。

阴雨连绵三日。

“爷,爷?”

连着几声呼唤,赵璟猛地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天旋地转,心神具颤,他用力紧闭睁眼,晕眩感才渐渐消退。

“爷,前面让官兵围住了。”

赵璟没有立刻回应外面,他伸出手,眼睛盯着手掌慢慢收紧,直到有紧握的实感,俊挺的眉间稍蹙,他这才收回手掌,抬头望向马车外的家仆。

“怎么回事?”

外头的赵平安一五一十说来:“是一帮难民与官差起了冲突,眼下看,今晚怕是来不及上官道了。”

赵璟往前头瞥了一眼,乌泱泱一群人堵在前头,突然一个难民从人堆里溜出来,捡起地上不止是谁不小心掉落的馒头,馒头混着泥土和脏水,软塌的不成样子,那人也不嫌弃,张口就往嘴里塞。

赵璟收回视线。

“不要惊动官差,看看附近哪里有落脚的地方。”

平安:“是。”

天雷轰动,雨势渐大。

一行人来到一间破庙外,破庙的外墙斑驳脱落,庙前的香炉翻倒在地上,满地枯枝落叶,萧瑟衰败。

眼下雨越来越大,方圆十里也就这座庙能勉强容身。

别看庙的外面破破烂烂,正殿里头的屋顶竟然完好无损,像是有神佛庇佑。庙中堂的石像是一只凤凰,也没有丝毫的破损,只是因为长久无人打扫,石像表面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简单铺了个干净的草席,赵璟坐在草席上,随行的六人则守在外头的檐下。

雨声簌簌,到后半夜稀雨忽而转大。

庙里的石像后面传来微弱的呼吸声和枯草被扒落发出的“噼啪”声,像一瞬间燃起的火花,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璟听见了声响看过去。

是凤凰石像底下的草堆里发出的声响,应当是附近的流民。

赵璟收回视线,没有再理会。

没过一会儿,平安走进来:“爷,吃点干粮吧!”

平安走到那石像前头,一只脏兮兮的手臂骤然从破布和干草堆里伸出来,握住了他的脚踝。

“啊!!!”

平安吓得跌在地上,包干粮的布掉在地上,他惊慌失措地去捡包裹,弯腰的时候,无意间对上草堆里的黑眼睛。

毛骨悚然。

平安登时大喊:“赵良,保护主子!有刺客!”

……

剑尖将枯枝破布挑开,里头趴着个一动不动的小个子,团成团看上去不足十岁,身上的衣服脏污,头发也乱糟糟地耷拉着看不清脸。

赵良把剑收回来:“大惊小怪些什么,一个难民罢了!”

平安缩了缩脑袋。

这庙里漏风阴沉的,搞得他也跟着神经兮兮。

“燕不回的驻官也不知道干什么吃的,流民失所,应当上报至州史,开仓赈灾,修筑堤坝,怎么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几个护卫在偏殿里边啃干粮边议论道。

“那人也不知死了没?”

“指定没死,还有气儿呢!”

殿内。

赵璟并不饿,他扔了块饼在地上,也不管那人吃不吃,闭上眼睛靠在墙上小憩。

今日时有混沌晕眩之感,仿佛今夕不是今夕,年年岁岁无法分辨。

耳边细细的咀嚼声和雨声一并传入,赵璟睁开眼睛,打量着那趴在地上的人,眼底多了几分探究。

那人狼吞虎噎,吃相却颇为斯文。

倏地,那人也抬起头看他。

那是一双明亮清透的双眼,没有世俗的侩利,也没有精明的算计。

赵璟觉得这双眼有些熟悉,思索几番,实在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索性也就不想了。

那人吃完干粮就坐起来,抱起枯枝和破布往自己身上盖,蜷缩在石像底下。

赵璟没再去理会。

或许是哪个商贾之家落败的公子少爷,碰巧又遇上洪水流落至此。他隐瞒身份在外,须得处处小心,没有必要与不想干的人有牵扯。

第二天一早,雨一停,赵璟和随行的四人便坐上马车离开。

马车行了一会儿,平安就发现后头跟着一个人:“爷,昨晚庙里那和乞丐跟在后头呢!”

赵璟:“不用管他,等过了燕不回,他自然会离开。”

平安往后头看了一眼,昨晚上光线昏暗的看不清,这会儿他一看才发现那人个头不高,骨瘦嶙峋,脸上一点肉都不见,活脱脱一副骷髅架子,看着着实可怜。

可怜归可怜,平安却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