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3)

昌宁寺前停着成排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寺前街道两边挤满摆摊的小贩,亦有货郎挑着扁担穿来穿去叫卖。

寺里传来几声钟响。

寺中几座殿内外形形色色的百姓在叩拜,所求不一。

杨徹跨进正殿,昂首望着莲花座上数丈高佛像,佛祖慈眉善目、安然自若,俯视芸芸众生。

前世外婆信佛,佛祖没有保佑她,让她被病痛折磨数年离世。穿越过来母亲信佛,佛祖也未有保佑她平安。

他不信佛,既然来了,他还是上几炷香,寻一蒲团跪下来虔诚礼拜,心中默想着自己的愿望,祈求佛祖能让他如愿。这时左侧传来一个祈祷的声音,是为病母祈福,愿替母受苦,言辞恳切。

他望过去,是位年轻男子,身上长衫洗得泛白,在深秋略显单薄。长衫肩头和袖口有缝补痕迹,针脚很细,像是女人的针线。男子恭恭敬敬三拜九叩,没有多停留起身离开。

男子刚走又来了一位老妇人,身材臃肿,满脸愁绪,对着佛像开口便道:“佛祖显灵,让我那不争气的儿子收收心,别再斗鸡遛狗不务正业……”

一前一后两人鲜明对比。

从正殿出来,他又去其他几座佛殿拜一拜,一圈下来张延也打听消息回来。

“寺中沙弥说这几日没有年轻的书生来见禅师,估计方公子去城外的玉泉寺了。”

人不在他们也不多留。

出寺门又见到刚刚为儿子求福的老妇人。此时她正揪着一个衣着鲜亮年轻人的耳朵,一边走一边教训:“书你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秀才考不中,生意你跟你老子几年账都算不明白,正经媳妇不娶,养一窝贱胚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你诚心气死我吗?”

“轻点轻点。”年轻人龇牙咧嘴求饶,慢慢掰开老妇人的手,捂着耳朵朝旁边躲开几步,这才不服气道,“你别天天唠叨,我前些天找了个门路,保准半年都比我爹这辈子赚得多。”

“你除了赌桌、花楼的事,你能有什么好路子?整日在我面前胡吹!”

“怎么不信儿子呢!这次保准成!娘,我不和你说这些,让下人陪你回去吧,我去找人了,等儿子挣了钱好好孝敬您。”兔子一般窜得没了人影。

老妇人气哼哼地领着仆人朝自家马车去。

杨徹看笑了,无奈摇头。

此时寺庙前街道比来的时候热闹,时至晌午卖吃食的推车和货郎担子多起来,各种香气扑鼻,吆喝声连成一片。

一个六七岁小姑娘提着小篮子走到他跟前,仰着小脸,稚嫩的声音道:“公子买点芝麻糕吧,又香又甜,一文钱两块,芝麻开花节节高,公子运势节节好。”

芝麻糕小小一块,只有小姑娘掌心大小,在篮子里码得整整齐齐,芝麻香味浓郁。

他刚要开口买一些,旁边有人抢先道:“芝麻糕真香,我都买了。”来人是一位年轻书生。

小姑娘先是一惊,随后便笑得乐开花,连声道谢。

那位年轻书生连小姑娘的篾篮子也买下,小姑娘捧着一大把钱跑向不远处摊位上的母亲。

年轻书生回头看到杨徹,冲他灿烂一笑:“我请兄台吃。”将篾篮子递到他面前。

“多谢,不用。”

“别和我客气。”年轻书生拿起一块一口咬去一半,“嗯嗯嗯,味道很不错,兄台尝尝。”表情夸赞,好似吃了山珍海味一般。

杨徹再次道谢,稍稍欠身,带着张延走开。

年轻书生看了看手中篾篮子,不解蹙眉,轻声嘀咕:“很好吃。”

沿着昌宁寺前的街道走不远有一家酒楼,以前他常来,如今酒楼还在,匾额上还是白鹤楼没有变。正值饭点,楼上楼下食客满座。

他们到得巧,一桌客人正走,台面还没收拾完。

坐下后,伙计还在擦拭,询问他们要吃些什么。

杨徹尝试点了几样这家的招牌,未想到十多年了,这几道菜还都在卖。

“二位要喝点酒吗?我们这儿的状元红最近卖的好,听公子的口音是外地的,来京赶考的吧?来壶状元红,明年高中状元。”

“来壶茶就行了。”

“那就桂花茶吧,咱们店的蜜调桂花茶有口皆碑。”

“行。”

伙计收拾好桌子走开,须臾端上来一壶茶水上来。恰时,昌宁寺前买走芝麻糕的年轻书生从楼梯上来,四周扫一圈没有见到空的位置,却见到了杨徹,笑着走过来。

“真有缘,在此处又与兄台遇见,在下可否与兄台拼个桌?”

店里已经满座,杨徹应下。

年轻书生笑嘿嘿坐下,向伙计要了个空盘子,一边将篾篮里的芝麻糕摆盘子一边给他推销:“公子尝尝,味道真不错。与公子的桂花茶相配正合适,蟾宫折桂,然后仕途节节高。”

听他说这话,杨徹询问:“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