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亲戚 晋江首发(4 / 4)

说是他姑姑,但是其实也就比张鹤龄大了七八岁,张鹤龄小时候还是姑姑带他玩的。

等到姑姑长大了,张峦就将妹妹许配给了自己一个同窗叫沈禄的。

因为当时张家也还没有发迹,沈家的状况也就和张家差不多,沈禄也是一个举人,不过沈家的底蕴强些,沈禄多年不第,就由举人之身授了通政司经历。

后来张家起来了,弘治帝登基,张鹤龄的这个沈姑父也升官了,如今是通政司右参议。

因此自打张家入京之后,姑姑张氏就和家里的关系十分亲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门拜访,因此这一日她的拜访张鹤龄也就没放在心上,一边让妻子王氏准备招待姑姑,一边自己亲自将姑姑迎了进来。

姑姑自打成婚之后,日子应当还过得不错,看起来精气神很好,见着侄子亲自来迎接自己,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

“好孩子,几日不见,竟是又长高了一些。”

他这个姑姑,虽然只是比他大了几岁,但是最喜欢在他面前充大人,索性张鹤龄也不在意这个,只是笑着道:“姑姑的气色也比上次好多了,表弟表妹们可都还听话?”

姑姑嫁进沈家快十年了,为沈家诞下一子一女,表弟叫沈明,去年找了张鹤龄的关系,入了京中最有名的一家私塾附学,听说书念得还挺好的。

“好好好,都好。”一提起子女们,张氏笑的越开心了,她如今真真是事事如意,不管是子女还是家事都是妥妥当当的,而她能有今日,也是多亏了有个好侄女。

“我前段时间听你娘说,延龄的婚事还没个下场,便一直挂着心,结果没想到,昨个我去串亲戚,却听人提起一桩好亲,我因此念着咱们家延龄,这才着急忙慌的上门来和你说。”

他这个姑姑向来是火急火燎的,见她这么说,张鹤龄也不着急,笑着点了点头:“有劳姑姑操心了,先不着急,慢慢说。”

张鹤龄不认为姑姑能听说什么好亲,毕竟姑父是文官,和他们这些勋贵外戚就不是一个系统的,就算能听说一两个好姑娘,和张家的情况也不太搭配。

但是张鹤龄还是愿意听姑姑慢慢细说,毕竟他也知道,姑姑这一片心意还是好的。

张鹤龄领着姑姑去了后宅,王氏已经准备好了待客的礼仪,人就在二门上候着,见着姑姑进来,笑着迎了上来。

张氏对他这个侄媳妇的知礼十分满意,两人手挽着手有说有笑的入了内宅。

等几人坐定,姑姑张氏这才迫不及待的说起了自己听说的好亲。

“我们家里和武安侯家有亲,前几日我跟着我婆婆走亲戚,刚好就去了武安侯家一趟,大家坐在一处说话,说着说着就提起了小辈的亲事,我就说起了延龄的事儿,结果不知怎么的,武安侯家的那位太太,却突然说,他们家有个亲戚家的姑娘,也是老大不小了,至今还没有说人家。”

说到这儿,张氏做出一副神秘的姿态,压低了声音道:“你当她说的是谁,竟然是英国公家的姑娘!”

张鹤龄顿时被唬了一跳。

英国公张家,那可是从靖难之役就开始受封的顶级勋贵人家了,绵延这么多代,一直很受皇帝的信重。

这样的人家,怎么会看得上他们家呢?

张鹤龄完全不信这是什么见鬼的巧合,这肯定是早有打算。

张鹤龄一时皱起了眉,而张氏看着侄子如此,便有些着急:“鹤哥儿,你还犹豫什么啊,这么好的亲,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啊!”,